首页 滚动 正文

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武安防汛救灾一线共产党员群像:筑起冲不垮的“红色堤坝”

2023-08-14 07:29:32   来源: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    

筑起冲不垮的“红色堤坝”

——武安防汛救灾一线共产党员群像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7月28日5时至8月1日15时,武安市遭遇持续强降雨,全市有11个乡镇19个站点降水量超250毫米,其中武当山观测站降雨量最大,达758.6毫米。

桥梁垮塌,道路断交,电力、通讯中断,肆虐的洪水让曾经美丽的家园满目疮痍。

活水乡境内北洺河、常社川、白云川纵横交错,河道沿线分布着20多个村庄,是此次武安市灾情最重的乡镇,多个村庄一度成为“孤岛”。

转移避险群众、抢通道路……危急时刻,活水乡乡村干部和驰援救灾队伍中的党员干部挑重担、当先锋,把党旗插在防汛抢险第一线,筑起冲不垮的“红色堤坝”。

风景秀美的活水乡长寿村是武安市乡村旅游重点村,每年夏天,来这里消夏避暑的游客达两三千人。本轮强降雨前,当地村干部已按上级要求,动员大部分游客尽早回家,但还有680多名游客没来得及返程。

不仅是滞留的游客,村里常住人口中有一多半是老人,持续降雨让村干部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。

“立即转移避险群众,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。”根据雨情,长寿村“两委”干部立即组织党员志愿者,成立21支抢险队,3人一组进村转移群众。

“我熟悉情况,我去村里最远的地方,帮助转移那里的群众。”7月30日晚,35岁的党员白万杰主动请缨,冒雨带领游客和老人转移。有的老人行动不便,他就和志愿者轮流背着老人走到临时安置点。

“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。”庙上村党支部书记野建良说,洪水导致村庄护堤坝被冲毁350多米,对下游130多名村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。7月30日晚,为转移危险区域群众,他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和党员志愿者,挨家挨户动员,与暴雨抢时间,直至当晚23时,危险区域群众全部疏散转移。

“我是村党支部书记,得带头守好咱们的家园。”在安顿好避险人员后,野建良不顾连日奔波劳累,坚持在村口值守两天两夜,自家房子进水了,他也没顾上回去看一眼。

不仅是转移避险群众,在灾后重建一线,党员干部主动作为,带领群众重建家园。

“村民现在喝的是水窖里的水,得尽快恢复自来水。”连日来,白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军英一直忙碌在灾后重建项目施工现场。

洪水造成白王庄村2座桥梁垮塌、5座桥梁受损,冲毁道路、护堤坝2600余米,由于转移及时,全村无一伤亡。

“只要人平安,生活就有希望。咱多流把汗,一定把家园建得更好!”王军英说,2000多米输水管道前几天已运到村里,眼下正加紧施工。

早一分钟抢通,群众就多一份心安。38岁的武安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养护站副站长孔祥民,是一名有10年党龄的党员。7月30日8时许,他首批到达国道234兴阳线活水村段水毁道路抢修现场。该线路是连接活水乡京娘湖、七步沟等多个景区的交通要道,也是通往武安市主城区的唯一通道,现场多个路段路基塌方,最长的一处长250多米。

与时间赛跑,孔祥民带领队员们坚守施工一线,连续奋战三天两夜,饿了啃口面包,困了在车上打个盹儿。8月1日17时许,抢险队终于抢通了国道234兴阳线活水村段。

应急处置结束,但后续任务仍然十分繁重。这两天,嗓子沙哑的孔祥民仍坚守一线,开展疏通排水沟、清运渣土垃圾、路域安全巡查等工作。

“电杆杆身已被雨水打湿,要注意防滑,系好安全带。”7月30日下午,国网武安市供电公司党员突击抢修小分队10余名队员正在35千伏楼上T接线处,紧急抢修水毁线路。

35千伏楼上T接线位于茫茫大山中,受强降雨影响,楼上T接线25号塔、贺活线45号塔被洪水冲倒,导致贺进、活水、楼上3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失电。

险情发生后,武安市供电公司组织12支党员突击抢修小分队火速赶往现场。汗水、泥水浸透衣服,树枝、荆棘划破皮肤,队员们蹚着湍急的水流,深一脚,浅一脚,向事故现场挺进。

道路中断,无法动用机械运输,队员们就肩扛、手抬、绳拽,艰难地把施工材料运往现场,在荒野中挑灯夜战,争分夺秒开展抢修。

“能为灾区群众早一点送去光明,再累也值!”连续几天踩着泥水作业,党员突击抢修小分队队员赵昆的脚底被泡得泛白。恢复供电的那一刻,小伙子累得直接瘫坐在地上。

灾难面前挺身而出,关键时刻“硬核”担当。他们,有个共同的名字——共产党员。(河北日报记者陈正)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